<< prev. 南投鹿谷清水社區 ( 1 )
清水與未來想像的距離
我們在清水社區參訪的過程中,首先接觸的是村長和在地的社區規劃師黃老師。兩位可以說都是地方的意見領袖或政策主導。村長和老師對社區抱持著很多期望和想像,也希望我們可以朝著他們所期待的目標予以協助及規劃。這種過程在本次訓練六個小組所派駐的社區內應該都相去不遠。但是這種過程是否足以代表一個社區營造工作的過程而可供學員實習?宮崎清教授所提出的社區營造過程中,首要的工作是發掘社區之華,亦即是由人文地產景五個面向去發現社區的潛力和魅力,再將這些具有潛力和魅力的所在加以營造。因此,社區營造工作的一開始應該是要重視社區資源的調查。固然社區意見領袖對社區本身可能會有較多的關切和觀察,但他們的意見是否已經融會了社區全體或多數居民的意見,抑或只是私人的想法和想像?因此,在單純和社區領袖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很難以真正全盤了解社區的資源。
社區營造發展的背景乃是源於政府施政和地方需求的乖離,因而逐漸有地方自主聲音的出現。因此社區營造工作應改變以往由上而下的被動接受,改為一種由下而上的主動參與態度。同時藉由這種對思考自己居住環境的過程,養成居民對公共事務的主動關心;另一方面則因多元意見的碰撞而產生創意的火花,使社區的發展有更多的可能,而非單一的被決定的方向;最後繼而使全體居民能逐漸產生為自己故鄉努力的凝聚力。
這次短期的訓練課程中,我們在社區實地工作的日數只有6天,這麼短的期間內如果真的為社區做出了什麼大規模的實體建設規劃,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意味著很可能這樣的提案並不是以全體居民共同發掘的、全體居民共同認為的社區共同利益為基礎;而是僅僅以幾名領袖的意見為依據。這樣的營造結果,其實和過去政府花大錢製造出社區不期待的東西而被荒廢的毛病並無二致,也悖離了社區營造的參與過程中所帶來的諸多價值。因此在我們小組的思考中,寧可不要有實體的成果,但是必定要能藉由和社區居民的互動,盡量得知社區的故事。我們也相信這種社區中不用任何經費就能集合而成的成果,對社區而言,比起任何的建設或觀光化等諸多有形的投資,都是更有價值的資產,也是未來這個地方若有機會慢慢凝聚出社區樣貌的意象時的有力基礎。
對社區營造的工作而言,清水算是一個新生代。台灣的社區工作推展至今,已經有很多社區逐漸形塑出自己的精神與風貌。其實這些小有成果的社區多半是在社造工作篳路開基之初便一路蹣跚走來,而今社造運動儼然成為顯學,政府對社造工作所挹注的資源也遠較往日豐富許多。但是現在剛開始起步的社區是否還能把持住潛移默化的營造精神;或是只看到公部門資源或觀光等潛在的現實收益?這也將成為清水社區從現在到未來這段遙遠的距離中,最需要仔細思考和辯證的議題。
我們與清水的距離
我們到清水的第一天,一群人擠進一家小雜貨店買飲料,搞得老闆緊張地從電視機前跳到櫃台,連問「你們是來做什麼的?」在這個初次照面的地方,我們真的是社區居民眼中的陌生人。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麼能力或權力來為他們決定社區未來的想像呢?
然而到了工作的第四天,一下遊覽車便遇到許多前往活動中心參加日托課程的老人。他們三三兩兩從路上走來,老遠看到我們就開心地招呼了起來「恁擱來啊!」「今仔日咁有欲作伙呷中午?」。有一位阿媽說「我嘛一個孫咧作兵,所以看到恁,就親像看到阮自己的孫同款。」在這樣彼此建立的感情之中,我們尚不足以有足夠的把握確定在地住民的好惡想法,還是必須透過一再的聊天、泡茶、共同用餐,不斷交換彼此的信任,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體會他們的感受。
社區營造的確是一種需要長久經營的工作;絕不是短暫的資料整理或圖面製作可以涵括的。我們在清水的工作只能算是在第一步中起個頭,嘗試著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地吸收居民的想法並且提供少量可能的具體製作。更重要的是希望在短時間的實習中,能用這樣的起頭將我們的社區工作經驗導向一個比較好的思考方向。未來在駐地不一定有機會能如此貼近社區,但希望這個思考方向,至少可以在未來當我們去到一個新城鎮或新環境時,能提供一種更完整的思維價值。
( 2 / 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